传统文化分为哪四大类 传统文化的特点

2024-04-30 1628 明贵知识网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从历史和地域两个角度看大略可以分为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两大系统。

北方文化又称中原文化,往细的方面说有齐鲁文化、燕赵文化、秦晋文化等。再往远说,还应该包括西域文化、蒙古文化。

南方文化则包括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和巴蜀文化,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岭南文化、滇黔文化和闽台文化等。

其中影响最大者,也就是中原、荆楚、吴越、巴蜀。这四大文化气质不同、风格各异、精神有别,既对峙冲突,又渗透交融。


1、中原文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化的母体和主干。中原文化以河南为核心,以广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层向外辐射,影响延及海外。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


中原地区在古代不仅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定都于中原地区,中国八大古都(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安阳、杭州、郑州)中的六个在中原(或北方)。中原地区以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中原文化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长期居于正统主流地位,中原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原文化的特征是厚重而大气。


2、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战国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它主要是指以当今湖北地区为主要辐射地的古代荆楚历史文化。


商周时期中原民族把长江中游的南方民族称为荆蛮、楚蛮或荆楚,《诗经》曾提到“挞彼殷武,奋伐荆楚”。周成王分封荆楚民族一支的首领熊绎于荆山丹阳,为楚子,标志着楚国历史的开始。起初楚国在诸侯国中等级较低,控制地域也非常小。西周后期,楚国逐渐强大,通过不断的战争,逐渐控制了长江中游地区,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荆楚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 。荆楚文化继承了许多商周文化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楚辞被喻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对于其后产生的汉赋更有直接的影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与其他楚文化精华一起,构筑起瑰丽奇异的楚地文明。


有人将荆楚文化的内涵概括为八大系列:炎帝神农文化、楚国历史文化、秦汉三国文化、清江巴土文化、名山古寺文化、长江三峡文化、江城武汉文化(武汉建城史约3500多年)、现代革命文化等。


3、吴越文化又称江浙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浙的地域文化 。吴越文化区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其范围包括今上海、江苏南部(江北沿江部分县市)、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吴越文化又可细分为“吴文化”和“越文化”,两者同源同出。


吴越文化有其鲜明的标志形式,如舟揖、农耕、印纹硬陶、土墩墓、悬棺葬以及好勇尚武、淫祀和断发文身,先秦典籍多有记载 。

从河姆渡文化(新石器文化,以黑陶为代表,距今7000多年,1973年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镇。)、良渚文化(位于杭州市区西北部瓶窑镇,以玉器为代表,距今5300年-4500年,1936年发现,1955年命名,2019年7月6日,该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遗址是人类早期文明的范例,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一路走来,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吴越文化风采依旧。

“吴文化”和“越文化”“同俗并土、同气共俗”,逐渐在相互交融、激荡、流变与集成中形成统一文化类型。

吴王阖闾都于姑苏,越王勾践都于会稽。早期吴越民众以尚武逞勇为风气(以吴钩越剑为代表),晋室南渡(即永嘉南渡)后士族文化的特质改变了吴越文化的审美取向,注入了“士族精神、书生气质”,开始成为中国文化中精致典雅的代表。

唐代吴越经济开始超过北方,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同时,原先北方地区文化在战争和多次少数民族短期统治中淡化,因此,吴越文化在保留了较多当地土著文化的同时又保留了较多的传统中国文化。

例如,吴语细软优雅,有“吴侬软语”的美称;吴越饮食以香甜可口为特征;吴越地区辈出文人墨客和科学家,古代状元和现代中国院士中吴越人约占2/5。南宋以来,吴越文化愈发向精致的方向生长,南宋和明朝时期,吴越人开始赶超中原及北方,成为官场主流;随着近代工商业的萌芽,吴越文化又平添了奢华之习。

吴越人性格外柔内刚,为人谦和,注重礼节。


4、巴蜀文化。

巴蜀是一种特定的称谓,如今已分为巴和蜀。在战国以前,巴与蜀是分称的,泾渭分明。“巴”的古义为“吞食大象的巨蟒”,中心区域为重庆、川东及鄂西地区,涵盖陕南、汉中、黔中和湘西等地;“蜀”的古义为“葵中之蚕”,主要地理位置涵盖四川盆地中西部平原地区。


早在西周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巴人在夷城(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建立了巴国第一个首都。后活动于重庆全境、湖北西部、四川东部、陕西南部及贵州北部地区。蜀则由三个古族融合而成,后成为西周封国,传“蜀与夏同源”及“禹兴于西羌”等。含川西、陕南、滇北一带。

巴、蜀交融已是战国之后。商至西周时,蜀人与黄河流域民族已有文化交流。已出土的商代后期陶器如深腹豆形器、高柄豆、小平底钵等,虽具地方特色,但铜镞、铜戈、铜矛却为黄河流域常见器形。出土的西周至春秋的玉石礼器与中原所出者一致。说明了巴蜀文化受中原文化影响比较久远。

巴蜀文化较之于上面所讲的其它三大文化有其鲜明的特征。

“一是,总体上,巴蜀文化绵长久远、神秘而灿烂,可坐享天成,亦可以行卒而生;可无为逍遥,更因刀剑而存。

二是,文化上兼容儒释道,以道,注川人风骨;以儒,举川人仕进;以释,去川人彷徨;进退之间,死生契阔。

三是、蜀人从容,却含惰性;巴人明快,失之浅薄;瑰宝陆离,多附鬼气;人文荟萃,最是诗人。

四是,巴蜀之地向来称为四塞之国,不可谓不封闭,然则多川汇流,昂然出三峡,成大江东去之势,尖锐,奔腾,苍茫,颇让人喟然感叹。

五是蜀中自古多才俊,蜀中自古少大将,多少豪情,多少志气,都削成丝丝缕缕花絮,化作点点滴滴闲情,粘满着春花秋雨,汇入大江大河,消失于无影无踪。”

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多年,是世界上“硕果仅存”的文明古国,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中断,恐怕与其鲜明的文化秉性有关联,这个秉性(或者叫核心和精髓)就是“和”“合”二字,“和”,即和而不同,“合”,即兼收并蓄。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是由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和滋养的,能够延续至今,也正是借助于这和、合两个字。


文明属于世界,文化亦是。但文化更是属于民族的,它是民族的根,民族的魂。一个民族若“丢失”了自己的文化,是十分危险的。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应该也必须是中华复兴的一个重要方面,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重要支柱。新时期,学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

传统文化分为哪四大类 扩展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征服自然过程中产生的文化,是华夏各民族大融合的佐证,形成了以华夏民族礼仪为传统的民族文化,以儒道法墨兵佛集百家思想的主流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中国的传统文化分为,正统思想文化类,宗教文化类,地域文化类,艺术类,新文化类。。。传统文化由儒佛道墨法兵及百家思想相融合的文化。包括:天文历法,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节日,民族服饰装饰,民族建筑、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纵览传统文化以: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民间习俗、精忠报国、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


农业文化:农家、农民起义、锄头。


皇宫官府:宫廷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仁、义、礼、智、信;《中庸》)


佛家(《心经》、《地藏经》、《佛说阿弥陀经》......)


道家(老子、列子、庄子;道德,无为、逍遥)


墨家(墨子、《墨子》、兼爱)


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


名家(邓析、惠施、兰名钧)


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杂家(吕不韦)


农家(《吕氏春秋》)


兵家


医家


技艺


★琴★:笙、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棋★: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五子棋...


★书★: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

传统文化分为哪四大类 扩展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1、古文

古文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

2、民族戏剧

中国少数民族戏剧是指中国各少数民族特有的戏剧,主要有藏剧、白剧、壮剧、侗剧、傣剧、苗剧、彝剧、布依戏、毛南戏等。

3、酒令

酒令,中国民间风俗之一。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是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行令饮酒"。

4、国画

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

5、对联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扩展资料:

传统文化的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传统文化分为哪四大类

声明:明贵知识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本站